前言

 

  很多作者喜歡旁徵博引,大篇幅地使用經典佳句,甚至是佛經、道教教義、四書五經等等,讓整本書恍若鍍上金身,看起來相當 高大上 ,貌似整本書頗有 深度 ,絕對值得一讀……

 

  但,真的是這樣嗎?

 

  早期金庸、倪匡、古龍時代,或許確實是如此。不過該時期的作者在引用之餘會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者將之融入小說的字句中,加上文風與整體閱讀環境,其實相較之下並不會突兀。

 

  但現在很多書都是生搬硬套,讀起來無比尷尬,有時候像是強行讓主角加上‘瑪莉蘇/龍傲天’的光芒。也慢慢地引來不少人抱怨,覺得這是灌水,拖延篇幅,坑讀者的錢。

 

  也因為 現在的讀者更加精明,他們雖然更願意花錢、也更希望自己花的錢是買到的,是作者自己認認真真花時間寫出來的東西。加上經典名句真有必要,以讀者角度來說,那是他們可以自己去花錢買和查的──

 

  偶爾兩句,二三十個字還好;你這成篇上百字的引用,大家就不高興了。

 

  大不了,我們自己去買或查原文來‘’不好嗎?

 

  所以引經據典,在現在的小說、尤其是網路小說中,是要謹慎使用的。一個不小心,不但沒有塑造成‘作者腹內有學問’,更會給人‘掉書袋’、或是‘裝高大上’,甚至是‘死騙錢’的形象。

 

 

為什麼引經據典不好?

 

  有人會問,但是以前學語文、寫作文,隨口一句成語、隨段一個典故、隨文放一句名言,不都說是 加分項目嗎?

 

  尤其在大陸的網路小說市場,基本上每一個作者都擅長引用莎士比亞、魯迅等名人的句子;也有信手拈來經典、佛教道教論述、更有一些古籍的內容。如果意境明明相符,墨墨你為何還是建議盡量少用、或者乾脆不要用呢?

 

  這主要在於 文體漸變語言風格更加白話,以及硬傷的…大家的中文程度確實也多不如前(這樣是否會被黑?) 舉例而言的話,就像是在《吾命騎士》裡面要插入流浪者之歌的句子;也可能是在《全球高武》裡面拿著水調歌頭拆分成一個角色的招數。雖說是刻意說的極端,但即便西方對西方、東方對東方,又作者盡量做了融入的方法寫......可只要大家讀過上兩部作品,就完全可以明白:輕小說有時候依據文風體裁,網路小說因為要降低閱讀門檻、還有特意做詼諧搞笑段子,即便已經用最柔和與智慧的方法變寫引用,也仍然會讓人讀著特別突兀。

 

  與其讓讀者讀的彆拗,避免讓知道的人覺得搞笑(或厭棄作者),墨墨覺得除非真的很有把握自己能駕馭得來,又或者刻意想營造某些特定感覺,要不然千萬不要用。

 

  成語、艱澀單辭的使用也要看情況,現在畢竟網路發達,很多詞語都有被 衍生的用法。所以如果想完全避免紛爭的話,在選擇輕鬆詼諧的題材狀態下,會建議能少引經據典、名言成語等,就盡量少用。

 

那我真的非用不可呢?

 

  但又說回來,文學素養畢竟也還是有很多人有啊(通常還意想不到的唷)!

 

  所以一定會有人反駁:如果平常也都看質量很高、還不乏高深晦澀的硬書,那如果我要寫的也是這類的作品,想旁徵博引應該也沒關係吧?

 

  當然沒關係!因為光是上一小段的預設立場來看,你的 TA鎖定 的很明確了,加上文風題材你也很清楚的話,要怎麼引用也沒問題。不過仍然建議 有度 的引用,因為在TA本身素質的特性下,說不定他們 比作者本人還要更加專業──一旦稍有謬誤,得到的反彈恐怕比前面一些彆拗的使用更加嚴峻。

→這不光只是寫小說或是散文等,同樣包含部落格文章、讀書心得、專欄分析的文字創作裡喔

 

  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加上目前流動的創作型文字作品很多。大家口味越來越挑剔,也涉獵及其廣泛──你永遠也不知道閱讀這篇文章的背後,會不會是如宅女小紅、還是貓邏,也可能是一個大學教授,又或許是一位嚴肅的老父親,當然同時不排除會是個小學生。

→千萬不要小看小學生的 閱讀量選擇的作品消費實力!將來真的可以好好寫一篇說這個!

 

  所以特定題材特定使用,引經據典並非全然不好,但要想用、就要經得住考驗。否則用錯、用不好結果被噴,還要回頭玻璃心碎,覺得自己花這麼久的時間查資料又被嫌棄,最終陷入自我懷疑,然後放棄投入文字創作的行列,造成惡性循環……我覺得與其這樣,不如不要用的簡單。

 

  創作的天賦、天花板、又或者門檻,並不是因為你懂多少名言佳句就可以打幾分的,不是嗎?

 

  要不然《乞丐囝仔》為何扣人心弦?又或者《魔戒》為何隨意翻一頁,就能讓人感受到浩瀚的世界?

 

創作質量大分析

 

  看到這邊大家一定會問,文字創作既不看引用的名言佳句、也不要求詞藻華麗,那我們要 如何判定自己的創作有質量?讀者又為何非要在成千上萬篇的創作中,獨挑我的作品買下來、或者是閱讀呢?

 

  身為多年老書蟲,加上自己文字創作的經驗,我覺得「將心比心」這四個樸實的字,最能概括質量的問題。

 

  劇情扎實度情節高潮迭起的安排伏筆的深入淺出對話是否扣人心弦、還有角色刻畫的靈活度,我認為都是決定作品質量好壞的因素之一。同理可證,文字是否有溫度作者是否有誠意字句中是否有‘灌水’的成份,其實身為讀者是完全能 通過閱讀 感受的。

 

  這就跟料理一樣,設定機器熬煮有著絕對SOP,但很可能就是不如媽媽的味道好。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太過細節、還有情感投注,將最終決定一道菜的好壞:烈火烹油、細火慢燉,絲絲入味、餘韻綿長,再駑鈍的舌頭,理性地說,也絕對吃的出來。

 

  我常常說,文字是最沒有保護色的一種創作:讀者通過文字,可以完全無縫與作者當下的情緒交流

 

  這樣彷彿很玄妙,但仔細想想,某些特別感動的片刻,作者通過塑造的角色成為你的眼,看過去他們當下眼中的悸動與想望──如此一來,這種跨越次元的接觸和理解的重合、情緒的交流,就是質量最根本的表現。

 

  所以,想要讀者怎麼‘品味’你的作品呢?

 

  墨墨的心得是:將心比心,不管文字優美還是樸實,只要是努力、真摯的文字,且不論通順與否,也不用管版面陽春還是精美,絕對都是篇質量爆表,並能夠讓人感受到滿滿誠意的創作。

 


若您喜歡的話,歡迎按下“Like”給我支持並轉發給朋友們。或是“Follow”,讓我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提供更多優質的文章給您!

弄墨堂更新頻率為每週二、四,台北晚上時間九點。週末將不定時分享墨墨在寫作時踫上的趣事,或看到不錯的好書。(目前搬文中,可能更新暫時沒有穩定頻率~)

感謝您在忙碌之餘,仍選擇閱讀本文,希望能夠帶給您一些收穫。如果有什麼想法,也很歡迎留言與墨墨分享喔。

arrow
arrow

    墨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