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情緒比較容易躁動與不安的季節,
特別今年氣溫反常、農曆年前後更是大家三次元事情頻頻的時候。
身為易感,容易倦怠的人,
墨墨有時會有全身無力,
只想躺平,發呆放空,
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的感覺。
特別當自己意識到這種狀況情緒低潮,
偏偏無法控制身體實際給出的反應——
會造成更嚴重的熬夜、焦慮,
最後往往變成自我厭棄。
-
也許有人會說這種可能是憂鬱症前兆,
或說看醫生拿藥可以更快解決or度過這些惱人的困境。
但月有盈虧、河海有起落,
人體內分泌自然也會有變化。
與其靠藥物等外力控制,
墨墨的經驗是不要害怕。
當作生理期、也可以當作是衣服扣子掉了,
這些不舒服,在覺察的當下當然是可怕的,
可當我們換個角度想,
當作是身體對我們真實狀況的提示,
並沒有任何不好~
-
趁著週五,墨墨想跟旅人分享自己 5 個遠離情緒低潮的方法。
週末兩天,或許旅人可以挑幾種順眼的試試看,
如果能有幫助,那就太好啦!
1️. 蒙頭睡一覺
2️. 出門曬太陽(放空、看書都好)
3️. 好好洗個澡
4️. 喝 or 吃點喜歡的東西
5️. 運動
備用:無論有無信仰,推薦去大廟走走
-
🌱睡覺有什麼好處?
據國內外研究指出,睡眠至少有6大好處:
1. 強健免疫系統 2. 促進代謝
3. 維持腸道健康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5. 提升大腦記憶、學習及思考判斷能力 6. 調節心理與精神狀態
睡覺前,請平躺在床上,好好深呼吸&吐氣(改天可以分享)。
旅人耳朵或許可以聽到心跳的聲音,慢慢變亮or變緩,
但不要刻意去聽,而是讓自己意識放空,慢慢收縮到身體裡面——
可以是心臟、可以是頭頂、也可以是任何旅人在意的部位。
一開始或許思緒還是會不小心飄到別的地方去,
但慢慢的,身體會會逐漸放鬆下來,某個瞬間,就會睡過去了。
🗓️Tips:即使是午休,墨墨建議以90分鐘時間起跳,一來符合身體自然睡眠週期,二來也不至於剛睡著就又起創、反而更累.
-
🌱出門曬太陽有什麼好處?
摘錄研究資料,曬太陽也有至少6大好處:
1. 增進睡眠 2. 增進骨骼健康 3. 穩定情緒(提升睪固酮濃度)
4. 促進正向思考 5. 降低血壓 6. 提高免疫系統
以前墨墨不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在公園曬太陽,
也不懂捷運站或河堤周圍有很多人喜歡坐在那邊看書,
更不曉得在公園野餐喂蚊子哪裡悠哉放鬆了——
直到自己拿著電子書去外面曬一次,立刻上癮。
發呆放空,什麼都不做(害羞的人就聽個音樂吧),觀察路人也沒關係,
曬太陽能促使褪黑激素分泌,增生維生素D,使得皮膚表面微血管擴張......
這些微小的動作,都將使得我們身體出現正向的變化。
🗓️Tips:旅人別忘了,曬太陽還是要注意曬傷或曬黑的,所以記得偶爾給自己翻面,或是曬到受不了就起來晃晃唷~
-
🌱好好洗個澡
洗澡是墨墨的靈感泉源,也是最快、最方便的放鬆訣竅!
專注的洗個熱水澡,能使人快速轉移注意力。
當身心放鬆,大腦皮質層反而更活躍,
很多以前想不通的問題反而可以迎刃而解,
比起一覺起來得到解答,洗澡的CP值反而更高呢!
🗓️Tips:喜歡香氛的旅人,很推薦可以在洗澡前點個蠟燭或臥香,也可以在洗澡中/後使用味道怡人的養護產品。完成一個愉悅的洗澡,不管後面是重新工作還是睡覺,都是非常棒的終場休息啊!
-
🌱喝or吃點喜歡的東西
想必這個是很多旅人又愛又恨的選項吧 🫣
吃了怕胖又不健康,
不吃但想起來後嘴饞更痛苦,
要嘛就是吃的時間太過為難。
墨墨有個神奇的習慣:延長享受。
想起來要吃的時候,先寫下來或記下來,
等心情低落的時候,就一條一條吃過去!
這麼一來,延遲享受,快樂加倍,
心情低落時吃到日思夜想的食物......
罪惡感不見,好心情降臨,總覺得黑夜都亮起來啦~
-
🌱運動
很多旅人大概聽到這個方法就反射想關掉網頁,
覺得墨墨又是老調重彈了對吧?
運動好處很多,這邊不做贅述。
墨墨只打算分享自己的幾個經驗:
運動時,煩躁的心情會隨著機械動作逐漸放空,慢慢被沉澱。
運動完洗澡後,再糟糕的情緒,也能從-90拉回-20或0。
運動完筋疲力竭?那更好了,把自己丟到床上,睡一覺起來又是活力四射的自己。
至於要選擇什麼運動?
散步,快走就很夠了,
目標是以能出汗為主。
心情最糟的時候建議去健身房(運動中心)的走路機走,
心情無法界定的時候,就趁午休或下班,去外面散散步吧!
-
💡總結:
看了前面5個方法,
旅人們或許對如何遠離情緒低潮有更多靈感。
相信更敏感的旅人,
已經看出來最關鍵的2點——
🌟轉移注意力 🌟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
放鬆和愉悅自己是目的,
有效和省時省錢是重點。
但最關鍵的,
是願意為自己做出一點改變的你們!
如果嘗試有效,
或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請務必留言與墨墨分享🍀D4
-
下次與旅人分享:
✨說重點 & 說結論的技巧
✨感恩的心真的有用?
✨高品質睡前呼吸&姿勢起手式!
⏮️⏯️⏺️⏹️⏭️
御墨堂 :: motiple talk
內在成長 | 知識分享 | 靈感創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