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旅人們晚安,你們這周過的好嗎?

 

  自從踏上寫作這條路,經常碰到有人問:「墨墨你覺得想要寫作,是不是需要先買書自學或是報個課程去上?」

 

  坊間有那麼多人在分享寫作技巧(比如碼農泡系列),也有堪比糖果屋、彷彿能引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的寫作書籍與各式五花八門的寫作課,或標榜療癒、或強調速成,總讓人覺得只要買了或上過課,眼睛一眨就能獲得與老師和作者前輩相同的知名度一樣。

 

  寫作是條很迷人的路,因為一書封神的案子一陣子就來一次,加上作者們的背景叫人眼花撩亂,經常出現低門檻高報酬的錯覺,更叫無數淘金者前仆後繼地往這條路跑……相信曾經有許多旅人懷疑過:寫作明明是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的一項技能,我們真的還有必要為此去上課買書嗎?

 

  漂亮的書封和課程的宣傳簡報讓人心生雀躍。

  不過這些投資是否真有必要呢?

 

【上課和買書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墨墨想請旅人回憶一下:自己最開始寫故事、新詩、散文……的時候,是怎麼啟動的?

 

  要嘛梗著一口氣,疾風驟雨地在鍵盤上敲擊指尖,要嘛以一種毀天滅地的情緒,滔滔不絕地將或甜或鹹或不可描述的感情動作戲躍化作一個個字符。而等度過這段爆發式的創作期,才有機會慢慢地走向比較系統性、或是需要系統性的寫作,思緒也從奔放 潰堤中,逐漸導為思路。

 

  天生習慣以系統性創作的人也不少,至於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找尋與學習系統性創作的技巧才能寫出好作品……這個的確不一定,但就墨墨的觀察,後期轉向(或者歸納出)屬於自己系統性創作技巧的作者,最後的成績都會非常非常好,而且質量遠比別的創作者都要穩定許多。

 

  所以等來到這個階段,大夥兒或多或少會開始思索、跟著好奇其他人是怎麼為他的作品打基礎?

 

  不出意外,多數旅人會先上網搜尋有興趣的作者訪談,再來是網路上必然會隨著旅人搜尋而投放的廣告 ( hahowteachable堂課入門、種子寫作、原子寫作……),還有上博客來或各大平台都會被推薦無數本來自 KOL 的出書心得、心理歷程、分析傳記。再來就是各種試圖從旅人口袋裡往外掏錢勵志寫作影片,冠以心靈、極簡、快速入門、打造 OX 力的抬頭,讓旅人看著看著就忘記購書與上課的最初目的。

 

  請記得,不管買書還是上課,只是讓旅人可以少繞遠路的方法,用比較短的時間找到屬於自己那條寫作之路與系統性創作能力的「捷徑」──這裡需要注意,別人的經驗和旅人本身不一定相合,也不要太投入別人成功的故事中,以免陷入『既然你可以我也沒問題』的思考誤區。

 

  在墨墨看來,上課與買書更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以更寬闊與成熟的視角去尋覓更多的可能,但能否一蹴而就、必定成功,這個有待商榷。上課能夠用比較靈活的方式學習吸收,向老師請教,有作業可以按部就班的練習,印象中有些課程還提供一對一輔導;買書的話不用受限上課時間,也不會被上課的時數綁架,許多資料都會完整附上,慢慢消化都沒有壓力。

 

  只是在此之前,墨墨會建議大家不要太急著下手,有試聽與試閱的機會就要大方把握。避免因為下手太快、結果卻和該課程與書籍的風格走向不符,學習不順難免會失望受挫,還自厭又浪費錢……當然如果是希望可以藉此交朋友、拓展人脈尋找社團參與,那狀況又有些不同,所以釐清行動的目的很重要。

 

【墨墨自己有沒有買書上課?】

  關於這點,我可以很老實的說,我買過非常多寫作相關的書籍,包含寫作技巧、角色設計、對白、編劇、電影……等相關的工具書,但一堂寫作課都沒有上過(很想上,可是一直沒有看到很想去上的課)

 

  不過最早開始在起點寫小說的時候,我曾有幸加入幾個專屬於作者交流的群組……千萬別問我怎麼進去的,我自己都不知道,現在那些群組大神雲集,也不讓新人加入了。群組裡的人會在固定的時間討論各種寫作(或稱『碼字』)的方法,甚至會想辦法託關係找來當時成績最好的作者們,輪流過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究竟是怎麼寫小說的:舉凡書名、簡介、大綱、細綱……到他們對於開頭和故事靈感的理解與捕捉,並且為此提供自己已經完本的作品完整資料作為『教材』和我們『講課』。

 

▼小記: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當時如《鬥破蒼穹》、《凡人修仙》、《龍傲戰神》……開頭,前十章分析點評,完整大綱和細綱全都有上傳到群組供大家翻閱,算得上是相當珍貴的一手資料,現在拿起來看、也依舊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不一樣的體悟。

 

  這大概是原始、屬於作者自發的「學術交流」會,而且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希望在會議上結識與拓展人脈的人越來越多 (這確實是個難以避免的發展),我們的小群組出現了主持人、紀錄、錄音、專門整理大家提問的工作人員,到現在那個群組已經變成編輯與作者交流的特殊圈子,在影視起步之際、很多大的 IP 合作也是在那個群組搭橋牽線的。

 

  等墨墨離開起點,轉而前往晉江寫作的時候,也很幸運地在這個地方結識到非常認真的作者們:大家會時不時地將自己在寫作上的心得與體會放到特殊的論壇上做討論,或是有成績非常好的作者匿名開帖,在寫作之餘,按照自己擅長的方向與大家來一場即時的問答與討論。

 

  不可否認,也許大家經常會因為觀點不同或是有些立場上的相左(甚至和台灣許多公開的寫作技巧與認知有所不同),但除了偶爾有人發神經鬧場,大部分這些經驗分享與討論的帖子都很熱鬧、也往往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收穫……說句比較奇特且神奇的結果,墨墨自己在起點得到的是如何量產與創作出思路開闊的作品;但在晉江,墨墨才真正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與道路。

 

▼小記: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有各種錯綜複雜的脈絡,恐怕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必須等之後再拆分開來慢慢細講……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或許大家敲碗很熱烈、墨墨會可以想辦法提早寫出來分享也說不定~

 

  當然今天的重點在於買書與上課的是否真的有必要,所以身為買了一大書櫃相關書籍的人,墨墨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旅人:看起來很壯觀,買過、看過、筆記做過,可真的能鑽入腦袋,並且內化成為旅人的一部分再到被用出來……機率無限為

 

  明明我們都是在無數考試中拚殺出來的人,非文盲也確實相當努力想做出一番事業,但最終的結果的確是如此讓人感到沮喪……造成這樣結果的起因也很簡單,那終究是別人的東西,況且每本書的作者是怎麼總結歸納出這樣的風格與系統、真實的使用情形,我們都未曾全盤了解(那就更別提很多人習慣藏一手),只純粹看別人歸納整理的東西,是絕不可能吸收消化並掌握的。

 

  所以,就墨墨多年的經驗,無論是上課還是買書,最開始先想清楚做這兩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它們是否為旅人最為迫切想要做出的行動?如果是,那接下來就針對上課老師、以及該名出書作者的寫作風格,看能不能去試聽與讀一讀對方的作品──唯有如此,旅人才有辦法確定對方所想所做,是否真的合乎需求──等這些都確認過,想必旅人對上課與看他們的寫作技巧書時意欲知道與吸收的方向也有了模糊的概念,這樣才能讓自己不至於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在完全不合乎需要的事情上。

 

  而關於這段摸索期(或者該說是撞牆期)會有多久?這點有些見仁見智,或許我們之後可以單獨在另一篇做討論,包含在創作中途碰上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如何尋求協助或是自救。

 

【結語】

  回歸創作本身,墨墨自己覺得人並不一定需要去上課或買書才有辦法精進寫作技巧,畢竟如我自己最開始創作的時候,還是寫的絕句、用國中的聯絡簿和考卷與課本空白處寫的──那時候腦子大概還通著神奇的蟲洞,希望自己可以穿越到一筆一畫裡面吧?

 

  按照經驗和截至目前為止的體悟,墨墨覺得要精進自己寫作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思考。這是上課與買書都需要做的動作,更是條沒有捷徑與止境的路。

 

  創作需要熱鬧、也必然享受孤獨。或許寫作很療癒,但不可否認這是只屬於個人的私密時光……唯一可能需要伸頭看看別人的時間,大概就是你卡關或陷入瓶頸、無法靠自己脫離,才須果斷地尋求他人的經驗作為借鑒。

 

  而如果真的要問兩者二選一,墨墨會說:「都不要選,先去寫一篇故事出來再討論。」先求有、再求好,你沒有行動,光問上課還是看書適合你,沒有想過什麼工具比較符合需求,那麼一輩子都得在原地打轉。

 

▼小記:說句連墨墨自己都不是很喜歡的話:自己對自己覆盤和總結,有時候效果比去上課和買書還要好。

 

  寫作是獨立的,寫作也有其治癒性,寫作也逃不開與人交流、和自己對話。但選擇上課的心態要對、買書的目的要明確,況且即便是老作者也會有所謂的撞牆期,天天懷疑自己沒天賦或是廢物的情形比比皆是。新作者同樣深具亮點,完全無須對下筆揮灑感到踟躕。

 

  這也是一條始終離不開學習與自省的路,開闊的心胸與健康的心態很重要,我們需要不斷充實自己與持續地輸出,才能真正地進步、找到自己創作的意義。

 

  與旅人共勉。

 

最後的最後,感謝旅人的閱讀。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是對我分享的內容有興趣、還是有想要我加強介紹的部分,都很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再找機會與旅人分享喲 ▋ 

接收弄墨堂最新消息:請追蹤 FBIG噗浪 ▋ 

arrow
arrow

    墨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